每天一味药山慈菇清热解毒药34
2020-02-09 01:44 来源:密山养生网
山慈菇Shancigu
《本草拾遗》
为兰科植物杜鹃兰(Cremastraappendiculata(D.Don)Makino、)独蒜兰(Pleionebulbocodioides(Franch.)Rolfe)或云南独蒜兰(P.yunnanensRolfe)的干燥假鳞茎。前者习称”毛慈菇”,后二者习称“冰球子”。主产于四川、贵州等地。夏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,分开大小,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,干燥。切片或捣碎用。
性能:甘、微辛,凉。归肝、脾经。
功效: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。
应用:
1.痈疽疔毒,瘰疬痰核。
本品味辛能散,寒能清热,故有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之效。常与雄黄、朱砂等解毒疗疮药合用,治疗痈疽发背,疔疮肿毒,瘰疬痰核,蛇虫咬伤,如紫金锭(《百一选方》),内服外用均可。
2.癥瘕痞块。
本品有解毒散结消肿之功,近年来本品广泛地用于癥瘕痞块和多种肿瘤。治疗肝硬化,对软化肝脾,恢复肝功,有明显效果;若与蚤休、丹参、栀子、浙贝母、柴胡、夏枯草等制成复方,对甲状腺瘤有较好疗效。
此外,本品尚有很好的化痰作用,如《奇效良方》中以山慈菇与茶同研调服,治疗由风痰所致的癫痫等证。
用法用量:煎服,3~9g。外用适量。
使用注意:正虚体弱者慎用。
古籍摘要:
1.《本草拾遗》:“主痈肿疮瘘,瘰疬结核等,醋磨敷之。”
2.《本草纲目》:“主疔肿,攻毒破皮。解诸毒,蛇虫、狂犬伤。”
3.《本草新编》:“山慈菇,玉枢丹中为君,可治怪病。大约怪病多起于痰,山慈菇正消痰之药,治痰而怪病自除也。或疑山慈菇非消痰之药,乃散毒之药也。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,而痰之已结者为毒,是痰与毒,正未可二视也。”
现代研究:
1.化学成分:山慈菇杜鹃兰根茎含粘液质、葡配甘露聚糖及甘露糖等。
2.临床研究:据报道,用鲜山慈姑25g洗净捣烂,米醋调敷,可治疗化脓性指头炎;用山慈姑、大戟、朱砂、千金子霜共研细末,外敷阴道中,治疗老年性阴道炎,疗效显著,且无毒副作用;另有用山慈姑与猫抓草、海藻、黄药子、木蝴蝶同用,治疗甲状腺囊肿(实用临床中药手册2001:116)。此外还多用于急性扁桃体炎、口腔炎、淋巴结核及蛇虫咬伤等。
其他:《中国药典》2000年版将兰科植物杜鹃兰、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定为山慈姑的正品。有的地区将百合科植物老鸦瓣(Tulipaedulis(Mig)Bak.)和丽江山慈菇(IphigeniaindicaKunthetBenth)的鳞茎亦作山慈菇用,此二种药材商品通称“光慈菇”。光慈菇甘、寒,有毒,功能散结化瘀消肿,临床应用当予鉴别。光慈菇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,是抗癌有效物质,近年研究表明,秋水仙碱的衍生物秋水仙酰胺,其抗癌活性更强,故广泛用治乳腺癌、宫颈癌、食道癌、肺癌、胃癌、皮肤癌等多种癌症。秋水仙碱有镇静、催眠的协同作用,尚有止咳、平喘及止痛作用。光慈菇还可用于治疗痛风证、白塞氏症及肝硬化等。光慈菇毒性较强,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,过量可引起中毒(丽江山慈菇每次0.6~0.9克),久服可引起胃肠道不适、多发性神经炎、白细胞减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等,大剂量可引起死亡。
退行性骨关节病治疗药有哪些
痛经要怎么解决